第八個「中華慈悲日」之際,適逢武漢市慈悲總會建立三十周年。三十年來,武漢市慈悲總會始終餞別「慈心為民、善舉濟世」理念,遵循「安老、扶幼、助學、濟困」主旨,用大愛澆築英豪之城的精力榮光,不斷書寫武漢慈悲事業的新光輝。
三十年來,武漢市慈悲總會不負使命,活躍投身抗洪救援、抗震救災、脫貧攻堅戰、疫情防控戰等重大慈悲援助行動。
從1998年抗洪到2008年武漢雪災及汶川地震;從2010年玉樹地震到2014年魯甸泥石流;從2016年湖北水災再到2020年疫情防控、2021年河南水災及2022年瀘定地震,武漢市慈悲總會活躍發揮紐帶型慈悲組織應有作用,通過線上和線下各種渠道和渠道,展開揭露募捐、媒體宣傳等,調集各方資源,引導社會各界活躍捐資助物攜手援助受災地區。特別在2020年抗擊新冠疫情武漢保衛戰中,總會全體人員焚膏繼晷連續作業,接納社會捐款,為戰勝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三十年來,武漢市慈悲總會堅持以項目建設為載體,以困難群眾為服務對象,精準有用展開慈悲救助作業。
打造系列品牌項目,策劃施行「慈悲情暖江城」「一個都不應少」「陪伴空間站助童計劃」等傳統公益慈悲項目;解放思想,站在捐贈人視角,突出捐贈人的意願,「量身定製」公益慈悲活動和捐贈項目;助力「政府救助+慈悲救助」相銜接,建立「『善』澤江城」慈悲項目,對施行政府救助後生活仍有困難的家庭或個人給予慈悲幫扶,助推兜牢根本民生底線,該做法被湖北省民政廳評為2022年全省社會救助立異實踐優秀案例。
三十年來,武漢市慈悲總會廣開慈悲之源,鼓勵社會愛心力氣建立冠名基金,讓大慈悲進企業,進學校,倡導全民慈悲理念;厚植慈悲根基,實行鼓勵措施展開社區基金,讓微公益進鄉村、進社區,助推基層社會治理;探索籌募新路,建立慈悲信托,讓慈悲財物得以高效管理和運用。目前,總會在建慈悲基金達500余支,並帶動全市建立社區公益基金1470余支。
近年來,武漢市慈悲總會高度重視慈悲理論立異,推進科技助力慈悲文明傳達。
建立「武漢市公益慈悲理論與實務研討咨詢專家委員會」,展開公益慈悲理論研討,為區域職業展開提供指導。註冊便捷通道、健全募捐功能,並打通公益寶渠道和湖北省電子收據體系,完成便捷查閱慈悲信息、自主獲取電子捐贈票證的指尖慈悲。打造「慈悲+金融」方法,建成「智慧財務管理體系」,提升了慈悲財務管理功率。辦妥總會官網、微信大眾號、慈悲會刊,持續輸出正能量;延聘全國優秀自願者擔任「慈悲形象大使」,傳達自願精力;組織「兩江四岸」慈悲文明燈火秀,營造慈悲氣氛。「人人關心慈悲、人人支持慈悲、人人參與慈悲」成為新風尚。
第五屆理事會建立以來,突出黨建引領,強化自身建設,助推武漢慈悲事業高質量展開。貫徹落實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慈悲法》、《湖北省慈悲條例》,活躍建言出臺《武漢市人民政府關於加速推進新時代慈悲事業展開的施行意見》。規範服務行為,自覺接受監督,讓慈悲在陽光下運行,把慈悲事業做成人人信任的「透明口袋」。
向善無止境,慈悲正澎湃。三十年來,武漢市慈悲總會與時代同行,活躍發揮慈悲「第三次分配」的重要作用,贏得社會廣泛贊譽,先後榮獲全國先進社會組織,中華慈悲先進機構,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,武漢市AAAAA級社會組織等多項榮譽。
三十而立再動身,奮楫揚帆新征程。武漢市慈悲總會將堅持與時俱進,適應1300萬武漢市民對美好生活的神往,持續攜手社會各界愛心力氣,為奮力打造新時代英豪城市,全面開啟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作出更大貢獻。
上一篇:各界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携手共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
下一篇:弘扬乐善好施的良好风尚为文明社会汇聚更多力量